找到相关内容791篇,用时1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人生解脱与佛教思想

    世俗 谛和胜义谛(即第一义谛),就容易了解。世俗谛是世俗方便假施设,胜义谛是 对世俗谛而说的,二谛论是认识真理的两种层次。世俗谛是宇宙人生的现象界, 而胜义谛是解脱的理想界。不依世俗谛入手,无法了解胜义谛。「所谓不依世俗 谛,不得第一义。」世俗谛和胜义谛都缘起而来。现象界存在的一切法都是缘起 法。缘起即现象,现象即缘起。 二论谛是说「世俗假名有,胜义毕竟空。」世俗假名有是说世间一切苦乐、...

    宏印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85245289.html
  • 佛使比丘对于缘起思想的反省及其意义

    轮回主体(我)的问题(先锋:这一点看得很准!)。然而他也认为,因为一般人无法区分佛陀为众生说法时,必须同时使用“世俗谛”与“胜义谛”两种语言来教导利钝根性的众生,所以才会将属于“胜义谛”的缘起错误地以“世俗谛”来理解为是贯通三世(先锋:这就是我上面提到的“道德论的折衷”,其实,我...

    吕凯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4947092.html
  • 由物理科学观谈佛法的境、行、果

    vs 胜义谛  以比量和现量所得到的知识,才是正确的知识,但这种“正确的知识”在佛法的角度来看,只是“世俗谛”。缘起有就是世俗谛,因为有某些条件和合、偶合、组合,所以会产生某些现象。世俗谛的缘起有会改变,因缘不同就会改变。比如以五官的现量来说,戴上不同颜色的眼镜,同样的事物看起来就不同,这就是“世俗谛”。  佛法的另一个角度是“胜义谛”,也就是性空。所有的量统统是世俗谛,为什么呢?比如五官的现量,因...

    郑振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63250222.html
  • 《辨了不了义善说藏论》学记(二)

    。宣说于果。如是言教。名为了义.若诸经中。说世俗谛名。不了义。说胜义谛。名为了义。若诸经中。宣说作业烦恼惑染。名不了义。若有宣说烦恼业尽。是名了义。若诸经中。宣说呵责染汗之法。名不了义。若有宣说修治...,诸佛说法依二谛,缘起理即世俗谛,性空理即胜义谛,以性空故远离常边,以缘起故远离断边,这是中观师所共同承许的。如《宗派广论》所说:“凡是至心破除一切法在胜义中有的一切常边或有边,在名言中亦无有的断边或...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33760434.html
  • 《解深密经》教案——题前玄谈

    胜义谛相品是依五相显示胜义,其本身就是胜义;心意识相品是世俗谛,他怎么也是胜义谛呢?   答:这是不解二谛关系所产生的问题。要知真俗二谛是不一而不异的,开示真胜义谛,必须从世俗谛上去说明:如说诸法皆...rdquo;可见佛为众生说二谛的目的在依世俗谛去了解现证胜义谛。   心意识相品人,似在说世俗谛,但从佛的意趣上观察,却是显示胜义谛的。如佛对广慧菩萨广谈心意识相后,立即指出这不是“秘密...

    智德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72868102.html
  • 破除邪说论(五)

    前者如宁玛、噶举、萨迦、觉囊,其内容或曰如来藏、自续中观、唯识见、轮涅不二见、大中观、他空见等,皆是站在‘世俗谛无、胜义谛有’的原则上,而各自讲述其胜义谛要旨,其间差异南辕北辙,不可谓不大;而应成派中...蒋巴洛杰先生这样鲁鱼亥豕、黑白不分。而且自空中观的究竟观点本来应是承认胜义谛中一切均为远离四边八戏的大空性,同时亦承认世俗谛中如梦如幻的显现。但蒋巴洛杰先生非要将宁玛、噶举、萨迦的观点理解成“世俗谛无...

    索达吉堪布

    |索达吉|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9/2148441488.html
  • 护法在《成唯识论》的立场之研究

    论文,可视为安慧独自的见解。  (注19)因此安慧承认在胜义上是主张唯一识的存在。而将所认识的对象不过只是视为相对存在的世俗有而已,从胜义谛来说则把它定位为遍计所执。所以若是从内容来判断的话,安慧的...心意识八种,俗故相有别,真故相无别,相所相无故。  关於胜义谛和世俗谛,在《瑜伽师地论》卷六十四( 大正 30,p。653c ~ 654 a) 有四俗一真的说法, 《成唯识论》第九卷(p。2 ~ 3)...

    陈宗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65942682.html
  • 多识仁波切著:佛教理论框架(2)

    原则就是分清二谛义。  “二谛”是胜义、世俗二谛。“谛”是“真实”和“真理”之义。胜义谛也称真谛、理谛、实谛、第一义谛。世俗谛也称假谛、事谛、名相谛。  了解二谛义,必须首先了解二谛的划分对象、划分...对象和范围,是“知识”的佛经依据。  从这点就可以排除“胜义谛”是不可思维、不可言说、非知识境的一切乱论。  龙树在《中观论》中说:  诸佛依二谛,  为众生说法,  一以世俗谛,  二第一义谛,  ...

    多识仁波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11744153.html
  • 大小兼受戒、单受菩萨戒与无戒之戒--中日佛教戒律观的评较考察

    解决胜义谛层次与世俗谛层次的戒律异质性问题。如对此一问题未予探─────────────( 1 )大小二乘的分裂要因除了戒律争执之外, 还涉及佛身论、涅槃真谛、佛法诠释(如四圣谛属世俗谛或胜义谛)、罗汉...大乘佛法真谛的理解把握显示出来的根本差异。也就是说,中日佛教戒律观的殊异原委,是在中日佛教对于胜义谛与世俗谛及其关联的各别把握这一点。据我的观察,在大乘圈内的东亚佛教传统,慧学显然决定了戒学的本质与...

    傅伟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3546036.html
  • 人间净土的终极关怀——论傅伟勋的佛教生死学

    是佛陀说教的根本要义,是大小乘各宗各派的思想源头。问题是从原始佛教到大小乘佛教的思想发展上,各宗各派对“四圣谛”、“十二因缘”等根本佛教教义,提出了种种不同的理解与诠释[6] ,各种胜义谛与世俗谛的...、不可言诠的佛法,领悟佛法的最胜义谛;第二个层次是从知识论的建构形式,去面对善巧方便而可思议、可言诠的佛法,掌握到其对机说法的观念系统[10] 。傅伟勋重视佛教终极关怀的学术研究是有时代性的意义,希望...

    郑志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04949425.html